导 语 婴幼儿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良性肿瘤,在新生儿中,它的发病率约为1.1-2.6%,但在一岁时,血管瘤发生率增加到12%。那么,宝宝为什么会长血管瘤?它是怎么形成的呢?
血管瘤是怎么形成的?

什么叫血管瘤?从病理上来说,血管瘤是由于新生儿的皮肤内,残留的胚胎成血管祖细胞过度分化,导致血管内皮细胞过度增殖,从而形成的良性肿瘤。血管瘤发展过程如下:
胚胎成血管祖细胞
过度分化
血管密集增殖
皮肤出现小红点
增长期
(草莓状外观)稳定期
(表面稳定,向内浸润)退化期
(凹陷、色差形成)疤痕
迄今为止,血管瘤发病有三大未知数,医生无法仅凭外观准确回答:
1、血管瘤究竟能长到多大、多深?
2、血管瘤究竟何时停止生长?能否消退?
3、血管瘤能否全部消退,消退后会造成哪些功能破坏?
根据临床经验,有的血管瘤长到花生米大小、核桃大小就会停止生长,但也有的会长到半条手臂、半边面部甚至大半个脑袋那么大。因此,即使血管瘤早期非常微小,也应该进行专业的检查和评估,科学指导后期的治疗、护理。
血管瘤有哪些病因,哪些宝宝更容易长?

在中国医学会科研成果上,肿瘤专家表示: 婴儿血管瘤,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,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60%,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颜面皮肤、皮下组织及口腔粘膜。发病原因不详,不过以下几类情况,更容易出现血管瘤。





当然,具备以上特征,并不意味着百分百发生血管瘤。没有以上情形,也并不意味着安全可以放心。防治血管瘤,家长的预防、科学的检查、规范的治疗缺一不可。
血管瘤的表现形式有哪些?

谈到血管瘤,许多人会认为它特指血管肿瘤。其实,婴幼儿血管瘤可分为多种类型,包括草莓状血管瘤、海绵状血管瘤(脉管畸形)、混合型血管瘤、蔓状血管瘤等等。
草莓状血管瘤
是最常见的一种血管瘤,即真性血管内皮细胞增生,颜色鲜红,外观如草莓状。海绵状血管瘤
可表现为静脉畸形、淋巴管畸形等等,质地柔软,皮肤颜色正常,或透出血管特有的蓝色。混合型血管瘤
混合型血管瘤,即同时拥有草莓状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征。蔓状血管瘤
蔓状血管瘤,由曲张蜿蜒的血管群组成,在皮下如蚯蚓状,可见盘区的血管影,手触有明显的波动感。


践行公益:婴幼儿血管瘤与血管畸形公益筛查计划
